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龚晓洁-社会学概论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11-02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授 课 计 划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

学 院:beat365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课程编码:23A08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52

学 分:3.0

授课时间:周一第1,2节{第5-18周}

周四第1,2节{第5-18周}

授课地点:11J6102;11J5101

教 学 班:社会1601

授课教师: 龚晓洁

填报日期: 2016年8 月27 日

《社会学概论》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简介

《社会学概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等。本课程的内容既突出基础知识,又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从历史到现状等各方面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社会学领域框架。本课程授课方法注重课堂讨论式教学。授课过程经常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社会学基本知识体系后能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客观分析自我与社会。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系统、概括地掌握社会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社会学的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引领学生对社会学的感悟。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和课程的基本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程讨论,并把这些要求均作为平时成绩的测量标准,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两次具有专业水平的论文写作,作为平时作业的测评,考试主要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考核。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其中理论课程的教学为44个学时,讨论课程为4个学时,作业主要是两篇课下完成的论文,不占用课堂学时,辅导答疑则利用教师无课的闲暇时间在系办公室进行,其中也会留出1个学时的考前答疑时间。

三、成绩考核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主要是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总成绩(100%),其中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等

(二)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成绩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李芹主编,《社会学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书目: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

3、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教师联系方式:sl_gongxj@ujn.edu.cn\sl_yanghq@ujn.edu.cn\sl_renxm@sina.com

两次课后安排一次答疑,答疑可在课后直接进行,亦可定期在教师所在系办公室进行。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5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重点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与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熟悉社会学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价值。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6-7周

学时:6(国庆节放假2)

授课内容: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

第二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西方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西方社会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或流派的主要思想,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8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等基本概念,了解社会的基本特征,明确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结构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把握社会运行以及社会形态的内容或类型,提高从整体上认识社会和解释社会的能力,合理分析社会的三大构成要素。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9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的条件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角色

目的要求:准确理解社会化的基本含义与特征,了解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明确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把握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与内外条件,掌握角色概念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0周 \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

第四节 网络互动

目的要求: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与影响因素,掌握社会互动的基本手段与各种互动方式,熟悉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全面认识集体行为的定义、特征,明确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了解集体行为的各种类型,客观看待网络互动的社会问题。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1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六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初级群体

第四节 家庭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与类型,掌握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重要价值,明确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着重把握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功能,重点认识家庭的含义、类别,理解影响家庭功能变迁的诸多社会因素。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2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七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方式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组织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组织的要素、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掌握社会组织的内在结构与外部关系,重点把握社会组织的不同管理方式,熟悉西方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对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学会运用社会组织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形式。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3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八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

第二节 社会流动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特征、标准与方法,系统掌握社会分层的各种理论,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理论,明确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认识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会运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分析各种社会分层与流动现象。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4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九章 社区与城市化

第一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第三节 城市化

目的要求:理解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系统掌握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与类型划分,了解城市化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城市道路有全面的认识,掌握社区发展与社区研究的基本状况,学会运用社区知识与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城乡社区的发展特点。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5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第四节 制度化和制度的生命周期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明确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认识社会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基本的社会制度,着重把握社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深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的状况与目标。

授课方式: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6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全球化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学有关社会变迁的过程和理论,充分认识现代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掌握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理论。全面客观的分析全球化的表现和矛盾。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7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控制的含义、特征及其类型,重点掌握社会控制若干手段的内容及其作用,认识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内涵,掌握不同学科有关越轨与犯罪问题的理论,学会运用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中国当前各种越轨行为。

授课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18周

复习考试。

上一:李宗华-工业社会工作授课计划


下一:李伟峰-《老年社会工作》授课计划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