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法学】《犯罪学》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7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犯罪学》教学大纲

Criminology

课程编码: 07A12531 学分: 2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 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

推荐教材:

许章润:《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

1、张远煌:《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

2、莫洪宪:《犯罪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

3、张旭:《犯罪学要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

4、王牧:《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储槐植、许章润:《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

6、宋浩波:《犯罪学新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

7、[意]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

8、魏平雄:《犯罪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1年

9、康树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0、康树华:《比较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较全面和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有大致的轮廓。使学生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策略的认识;为学生今后从事刑事司法实务、理论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服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明确犯罪学的功能;了解犯罪学的研究

方法;思考犯罪学和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研究对象、犯罪学的功用、当代犯罪学派、实证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犯罪的概念、犯罪学的概念、体系及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

三、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特性与功用

一、犯罪学的特性、犯罪学的功用

二、犯罪学的功用

三、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犯罪现象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现象和犯罪现象类型等概念、犯罪现象的内容;了解犯罪现象与犯罪原因的关系、几种新形态犯罪的具体表现情况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犯罪特点、犯罪规律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二、犯罪现象的内容

三、犯罪现象的特性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一、犯罪现象类型的概念

二、犯罪现象的诸类型

第三章 犯罪行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行为及其类型的概念、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明确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犯罪行为形成的三个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犯罪决意;实际犯罪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犯罪行为概述

一、犯罪行为的概念

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一、按社会危害性大小分

二、按行为形成的方式分

三、按犯罪形成的特点分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

一、犯罪决意

二、犯罪准备

三、犯罪实施

第四章 犯罪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人的概念及其外延、犯罪人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明确犯罪人的类型;了解犯罪生涯和人口的实证研究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社会性、犯罪人的诸类型、犯罪生涯研究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人的概念

二、 犯罪人概念的外延

第二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一、人以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

二、犯罪人的特殊属性,即反社会性

第三节 犯罪人的类型

一、犯罪人类型的概念

二、犯罪人的类型

第五章 被害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被害人的概念和特性、被害预测,被害调查,被害预防,被害赔偿和被害测定的概念;明确被害人的概念与划分被害人类型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被害人诸类型、被害现象的诸类型、基本互动模式、被害赔偿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被害人概述

第二节 被害人的类型

一、被害人类型的概念与划分被害人类型的意义

二、被害人的具体类型

第三节 被害现象

第四节 被害原因: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

第五节 被害预测、被害调查与被害预防

第六节 被害赔偿与被害测定

第六章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罪因结构的概念;犯罪原因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罪因理论的价值、犯罪原因结构的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

第二节 罪因结构

一、罪因结构的概念

二、罪因结构的层次

第七章 犯罪的自然原因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的自然原因的概念及其特性;明确自然周期、社会周期等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特殊空间与犯罪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

一、昼夜周期与犯罪

二、自然周期与犯罪

三、社会周期与犯罪

第三节 地理与犯罪

第八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经济因素与犯罪的关系、政治因素与犯罪的关系、教育家庭与犯罪

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国家机关的运行机制与犯罪、市镇环境与犯罪、学校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

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

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第四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

第九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文化变迁、文化传播、国民性格与犯罪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变迁与犯罪、文化传播与犯罪、犯罪的亚文化的概念、功能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

一、文化变迁与犯罪

二、文化传播与犯罪

三、国民性格与犯罪

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

第十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个体原因的概念和特性;明确个体生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意识因素的结构、需要与犯罪、性格与犯罪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

一、概述

二、性别与犯罪

三、年龄与犯罪

四、智力与犯罪

五、孪生子与犯罪

第三节 犯罪心理原因:非观念层面

第四节 犯罪心理原因:观念层面

第十一章 犯罪预防的一般原理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预防的四个基本原理、综合治理的特征、原则和措施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犯罪预防、社会控制适度原理、成本效益原理、综合治理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综合治理: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

第十二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的社会预防的概念和特点、社会预防的四大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预防功能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预防的功能

一、社会建设功能

二、社会整合功能

三、社会控制功能

四、社会化功能与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第三节 宏观社会预防

第四节 微观社会预防

一、环境设计与防卫空间

二、群体和个人对犯罪预防的参与

第十三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的心理预防的概念和特点、犯罪心理预防的五大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化、精神分析疗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化:社会对个体人格的塑造

二、自我修养:人格的自我养成和完善

第十四章 犯罪的治安预防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犯罪的治安预防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犯罪宏观预防的基本措施、技术预防;了解治安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基本措施;技术预防的一般原理、技术预防的手

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点人员控制

第三节 重要场所控制

一、对相对固定的公共场所的控制

二、对流动型公共场所的控制

三、对僻静型犯罪多发区的控制

第四节 特殊行业控制

第五节 犯罪的宏观控制

第六节 犯罪的技术预防

第七节 实施犯罪治安预防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十五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刑罚功能的局限性、刑罚预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犯罪心理矫治和犯罪习性矫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刑罚功能;犯罪的心理矫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 概述

一、刑罚预防的概念

二、刑罚预防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刑罚功能的局限性

第二节 刑罚预防的具体实施

第三节 对犯罪人的矫治

一、矫治犯罪人的一般原理

二、犯罪心理矫治

三、犯罪习性矫治

撰稿人:张德军 审核人:薛静丽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