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7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教学大纲

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

课程编码:23A0615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等

推荐教材:

李永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无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课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课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基本范畴;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运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能力、方法和技巧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学期内共八节的课堂授课,除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行政职业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公共问题时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八节,每节又包括具体的丰富内容。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系统、讲授知识完整清晰、学生学习扎实实用。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行政职业能力知识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角色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但鉴于选修课的特点,教学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同时利用理论分析实际(案例讨论课),兼课堂讨论为辅。案例讨论课3-5次,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经济伦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强调平时教学互动,学生参与课程程度及课堂表现,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书面作业。尝试课堂案例讨论等方式的教学改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节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概述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的特点及基本内容;对近年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进行分析;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应当具备的能力及前期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2.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的特点

难点: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应当具备的能力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1.1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的特点及基本内容

1.2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基本内容

1.3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应当具备的能力

1.4 近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分析

1.5 近年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第二节言语理解与表达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学生应按照“掌握核心方法——熟悉题型考点——强化训练”的步骤,紧随本章结构设置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类试题的各种题型和作答技巧。同时,学生不可忽视平时的积累,应在生活中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逻辑填空

2.主旨分析题

难点:1.语句连贯型题目

2.寓意理解型题目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2.1 现代汉语常识

2.2 逻辑填空

2.3 主旨分析题

2.4 细节推断题

2.5 词句理解题

2.6 态度观点题

2.7 语句衔接题

2.8 下文推断题

第三节数量关系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针对本章知识,学生应按照“储备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了解题型特点——强化训练”的步骤开展学习;先熟练记忆解数学运算题必备的基础知识(重点注意整除特性与尾数法);再深入了解几个常用解题方法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要点(重点掌握代入排除法、方程法、图解法);在此基础上,熟悉并掌握每一小类题型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流程;最后通过真题训练查缺补漏,并提升自己的实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逻辑填空

2.主旨分析题

难点:1.语句连贯型题目

2.寓意理解型题目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3.1 数量关系试题的解题逻辑

3.2 数量关系试题的解题方法

3.3 工程问题

3.4 比例、浓度问题

3.5 容斥问题

3.6 年龄问题

3.7 行程问题

3.8 排列组合

3.9 构造类问题

3.10 经济利润问题

3.11 几何问题

3.12 计数问题

第四节判断推理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应按照“掌握核心考点——熟悉题型解题思路——高分强化训练”的步骤,紧随本章内容的设置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先掌握图形构成、几何性质、图形转化等图形推理考点;在熟悉掌握考点的基础上,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最后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对于如何备考定义判断,应遵循本章内容的设置,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解定义判断解题基础——掌握定义判断要点类型——熟练运用定义判断解题方法”三个阶段的学习,从学习核心知识到练习经典例题,从而达到夯实基础快速提高的目的。

备考类比推理应遵循本章结构,先从了解“类比推理考查方式”入手,熟悉“类比推理解题步骤”,掌握“类比推理解题技巧”,还要警惕“类比推理出题陷阱”,最后运用“类比推理精讲题型”的知识进行解题。

解分析推理类题目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因此,首先应掌握找突破口法、假设法等六大解题方法,并能根据题目选择最优方法。熟记逻辑知识,解答必然性推理。其中,直言命题部分需掌握对当关系、概念间关系、三段论推理、变形推理和直言模态命题,复言命题部分则要掌握各种复言命题的含义、真假关系及推理规则。把握论证结构,突破可能性推理。考生在备考阶段,重点掌握论证结构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并注意削弱程度的比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图形构成

2.必然性推理

难点:1.可能性推理

2.类比推理逻辑关系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4.1 图形推理试题

4.2 逻辑判断

4.3 定义判断

4.4 类比推理

第五节资料分析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资料分析部分应按照“储备核心知识——熟知常见题型——高分强化训练”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备考。其中,核心知识包括阅读技巧、概念和计算技巧,这些知识是解决资料分析题目的基础;针对资料分析中出现的各种题型,本章第二节讲解了七种常见题型的考查方式与应对策略,考生应全面掌握,以便在考试中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演练真题,解题速度会有很大提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材料阅读法

2.截位直除法

难点:1.比例估算法

2.综合法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5.1 分析选项

5.2 统计术语

5.3 材料阅读法

5.4 十大核心要点

5.5 截位直除法

5.6 比例估算法

5.7 综合法

第六节常识判断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应遵循本章内容的设置,按部就班地先进行“常识判断核心知识储备”的学习,在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不可忽视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增加时政、常识等知识的积累也是开阔思路、培养公务员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关键词暗示法

2.常识判断题型分类

难点:1.联想法

2.代入法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6.1 常识判断解题方法

6.2 常识判断题型

第七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题练习并对真题进行详细讲解,对本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回顾。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7.1重难点精讲

7.2真题解析

第八节所学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点,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对学期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回顾。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8.1 所学知识点系统回顾

8.2 重点知识回顾

8.3 疑难解答

撰稿人:孙成豪 审核人:高海虹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