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行政管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7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课程编码:23A05430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

推荐教材: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 吴爱明灯:《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3.程竹汝:《法治发展与政府结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4. 肖立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一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的学科,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培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理论与政治制度,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研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学术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科学、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洞察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机关为主线,以历史与现实为维度,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问题展开介绍与讲授,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认知,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度。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对所学理论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了解政府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理论。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导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府的定义、特点;掌握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观

及其比较;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现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古今中外不同政治观的宏观把握与比较;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演进与研究状况的了解。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府

一、一般意义的政府

二、国家机构的政府

三、非国家机构的政府

第二节 政治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二、中外历史上的政治观

三、中外近现代的政治观

四、当代中国学者的政治观

第三节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演进

二、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状况

三、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四、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意义

第二章 宪法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宪法的演进、结构、功能、作用、性质、原则

和特点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悉把握宪法的精神及其对国家制度与公民权利义务的规定。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宪法的演进

一、“五四宪法”

二、“七五宪法”

三、“七八宪法”

四、“八二宪法”

第二节 宪法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一、宪法结构

二、宪法功能

三、宪法作用

第三节 宪法的性质、原则和特点

一、宪法的性质

二、宪法的原则

三、宪法的特点

第四节 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的规定

一、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政党与多党合作制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和了解我国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厘清中国政党与政府、政党与市场、政党与军队的关系;比较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不同。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课堂练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政党制度概况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政党与政府、市场、军队的关系

一、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二、政党与市场的关系

三、政党与军队的关系

第三节 多党合作制度

一、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发展过程

二、多党合作的形式与途径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第四节 政治协商制度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完善

第四章 立法机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与作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

权利与义务;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中国立法机构与西方国家立法机构的同与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代表团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职权职责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上下级关系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

第五章 国家元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我国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以及

国家主席的产生与任期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学习基础上,掌握中国与西方国家国家元首的不同。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二、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一、国家主席的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三节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

二、国家主席的任期

第六章 行政机关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我国中国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特别地方行政

机关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出路。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案例讨论、课堂作业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央行政机关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二、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职权配置

第二节 地方行政机关

一、行政建制沿革

二、省级人民政府

三、市级人民政府

四、县级人民政府

五、乡级人民政府

第三节 特别地方行政机关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二、特别行政区政府

第四节 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途径

第七章 政治协商机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与发展、组织原则与政治职能,

把握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完善的对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与发展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立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与政治职能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

三、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性质

四、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职能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完善

一、发挥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优势

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完善

第八章 司法机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司法机关的发展历程,掌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各自的职权与机构设置,熟悉司法程序及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讨我国实现司法独立的对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司法机关的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二、改革开放后的司法机关

第二节 人民法院

一、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二、人民法院的职权

三、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三、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

一、诉讼程序

二、非诉讼程序

三、司法原则

撰稿人:韩 慧 审核人:高海虹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