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政治学》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7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发展政治学》教学大纲

Development Politics

课程编码:23A02140 学分:3.0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教材:

燕继荣:《发展政治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

2.阿.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1

3.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C.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5.霍华德.威亚尔达:《比较政治学导论:概念与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7.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与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

8.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公民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9.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6年

10.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

11.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12.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13.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14.《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政治学研究》期刊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掌握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学生需要有一门更具体和深入的研究领域使所学习的理论能有所体现与深入;另一方面,从现实需要来看,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中遇到的社会动员、政治参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整治腐败、政治民主、社会控制等等问题,都需要一种学科提供学理上的探究和支持:因此,发展政治学这一课程的设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作为当前政治学中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发展政治学基础知识,掌握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发展的结构以及政治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等内容,为学生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掌握发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展政治学的整体结构框架。 2让学生掌握发展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脉络,掌握发展政治学各种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 3.让学生掌握当代西方国家、第三世界以及我国政治发展的背景、内容、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等。 4.让学生掌握发展政治学的基本分析方法,逐渐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以政治发展观为基础,建构科学的发展政治学体系。学生需要掌握相关政治学知识体系,积极参加课堂问答。

2、本门课专门设计一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足够准备的时间,分主题发言与自由参与发言两种形式,老师负责监督与总结。

3、本门课程作业主要是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要求不可抄袭,贵在自己的思考。

4、发展政治学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以政治发展的视角关注国际与中国政治变迁的现实。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讲 导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发展政治学这门学科,要求学生们掌握发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发展政治学学术流派,对发展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与课程体系非常熟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研究的缘起与发展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发展政治学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发展政治学的研究与学习。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发展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学方面

二、经济学方面

三、政治学方面

第二节 发展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一、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三、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义转向

第三节 发展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一、政治民主化研究

二、政治稳定研究

三、政治腐败研究

四、政治文化研究

第四节 发展政治学的学术流派

一、现代化理论

二、依附理论

三、世界体系理论

第五节 对发展研究的总体评价

第二讲 政治发展及相关问题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政治与政治发展的概念,发展中国家分类的不同标准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发展的主要概念及其与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政治发展的概念以及按照不同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政治发展概念在学术界的分歧?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发展观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一、世界银行的标准

二、人类发展指数(HDI)指标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四、发展研究的划分类型

第三节 对政治发展概念的讨论

一、对发展概念的一般理解

二、是分析工具,还是研究方向

三、对政治发展的界定

第四节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二、发展观的演变

第五节 政治发展相关问题

第三讲 现代化理论 建议学时: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现代化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核心概念。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经典现代化理论在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比较现代化方面基本观点;熟知现代化理论中结构功能学派、过程学派、行为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等派别的代表性观点。。能力培养:培养对于现代化理论流派及其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并用发展的视角对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各流派进行客观中立的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受到的批评。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理论的理论渊源与核心概念等知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什么现代化理论会产生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使学生经典现代化理论在四大方面的基本观点。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经典现代化理论为什么会形成众多流派?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现代与现代化

二、现代性与传统性

第三节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政治现代化理论

二、经济现代化理论

三、社会现代化理论

四、比较现代化理论

第四节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不同学派

一、结构功能学派

二、过程学派

三、行为学派

四、实证学派

五、综合学派(历史学派)

六、未来学派

第五节 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批评

第六节 后现代化理论与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一、后现代化理论

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第四讲 依附理论 建议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道依附理论的学术流派及其遭受的批评。

[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缺陷。

[授 课 方 法]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流派和依附理论受到的质疑与批评。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依附理论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取得现代化的成功。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依附理论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形成背景

二、理论渊源

第二节 依附理论的内容与学术流派

一、不发达理论

二、拉美经委会的修正理论

三、依附性的具体分析流派

第三节 依附理论的缺失

一、方法论问题

二、关于依附与不发达之间的关系

三、关于依附理论提出的发展道路

第五讲 政治发展中的参与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政治参与的概念,政治参与的一般模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参与的一般模式与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授 课 方 法]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与政治参与有关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去思考如何保障低收入者的政治参与。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概念与意义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

二、政治参与的形式

三、政治参与的意义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一般模式

一、自由主义模式

二、平民主义模式

三、技术主义模式

四、高度动员模式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二、微观因素

第四节 低收入者的政治参与

一、穷人参与的障碍

二、穷人参与的模式

第五节 对政治参与的适度控制

第六讲 政治发展中的腐败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政治腐败理论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后功能主义学派、新综合派等相关内容。能力培养:通过对于政治腐败理论的认识与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腐败与反对腐败的知识见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腐败理论各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授 课 方 法]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政治腐败理论的三大学术思想流派的相关知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在中国当前如何进行有效反对与遏制腐败。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修正主义学派

一、列夫的腐败理论

二、莱斯的腐败理论

第二节 后修正主义/功能主义学派

一、尼尔的腐败理论

二、斯科特的政治腐败理论

第三节 后功能主义学派

第四节 新综合派

一、腐败与经济:微观经济学视角

二、寻租与腐败:公共经济学视角

三、腐败与发展:历史计量学视角

第七讲 政治发展中的危机理论 建议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政治发展中的危机表现形式及其政治合法性危机的防止。能力培养:通过政治危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危机的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合法性理论及其危机处理模式。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政治危机尤其政治合法性危机的相关知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如何处理政治合法性危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发展中的危机

一、对危机的理解

二、对危机的诱因分析

第二节 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

一、政治合法性及其理论

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三、三种合法类型及其变种

四、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命

第三节 政治危机的应对策略。

第八讲 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化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危机的应对策略,政治制度化的含义及其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等知识内容。了解或掌握制度主义的贡献,以及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内容。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们对于系统、完善的政治制度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江湖隐语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关于政治制度化的理论知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政治危机发生时,国家、政党、个人如何应对。使学生掌握对于制度主义的评价及其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内容。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新制度主义产生的背景。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制度及制度化

第二节 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

一、政治制度化公式

二、衡量政治制度化的四个指标

第三节 制度主义的贡献

一、发展经济学的革命

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理论

第四节 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

一、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

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

第九讲 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生政治文化理论的相关内容。情感目标:通过对政治文化知识的相关学习,自觉维护公正、廉洁的政治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理论、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关系知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良好的政治文化如何建构。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

一、公民文化研究的传统

二、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主题转换

第二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理论

一、政治文化的界定

二、政治文化的分布

三、政治文化的结构研究

四、政治文化的类型研究

五、政治社会化研究

第三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

二、政治文化与民主政治

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

四、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发展

一、政治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二、政治文化的发展尺度——世俗化

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

第十讲 政治发展中的稳定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要求:了解与掌握生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了解与掌握影响政治秩序的要素以及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不稳定的根源与影响政治秩序的要素。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政治稳定的相关理论体系。讨论法,让学生思考与讨论发展中国家为何常常出现政治不稳定的状况。使学生掌握政治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实现政治稳定等相关知识。2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政治稳定如何实现。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

一、政治稳定的含义

二、政治稳定的内容

三、政治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

四、政治稳定的特点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

第三节 影响政治秩序稳定的相关因素

一、政治腐败

二、财富分配不均

三、政治决策失误

四、敌对势力破坏

第四节 政治稳定的相关研究

一、政治稳定与社会阶层

二、政治稳定与政治体制

三、政治稳定与意识形态

第十一讲 政治发展中的民主化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民主化的现实模式以及民主化的前提条件等相关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民主化的理论模式与现实模式。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民主的理论模式与现实模式的种类以及实现民主化的前提条件。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或掌握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动向;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民主与民主化

一、民主的概念

二、民主化

三、现代民主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民主化的现实模式

一、民主化的标准

二、民主化的动力

三、民主化的结构性要件

四、亨廷顿的三种民主化模式

第三节 民主化的前提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政治条件

三、文化条件

四、外部条件

第四节 民主化理论研究的最新动向

一、国家层面:民主与宪政问题

二、国际层面:民主化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第十二讲 政治发展中的自由理论 建议学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动向;西方自由的观念自由的一般原则与总体原则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由的一般原则与总体原则。

[授 课 方 法] 讲述法,通过详细整理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西方自由及其自由主义相关知识。讨论法,让学生去思考自由主义是如何深刻影响西方发展研究的。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两种自由观

一、积极自由

二、消极自由

第二节 自由的一般原则与总体原则

一、自由的一般原则

二、自由的总体原则

第三节 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

二、自由主义与启蒙运动

三、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现当代发展

撰稿人:代洪亮 审核人: 常桂祥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