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学》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7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比较政治学》教学大纲

Comparative Politics

课程编码:23A0503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推荐教材:

张小劲、景跃进著:《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版

参考书目:

1.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学-新范式的探索》,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编:《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劳伦斯·迈耶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比较政治学的方法、理论体系以及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规律的学习与探讨,对各种政治体系的比较研究,即在宏观上对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对各国政府机构的比较研究,即在微观上对各种各样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以及能够影响政府机构行为的政党、利益集团等组织进行比较;对其他与政府机构没有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如对部族、共同体、社团、工会等进行比较,以分析这些组织形式对于政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知识,从而为进一步开拓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考和探讨可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借鉴的理论模式和制度模式。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对比较政治学的性质、方法论、理论体系、发展历史与变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3、对政治制度规律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有较全面的把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由一系列松散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主要研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过程、政治参与等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不受国家、地区等行政区划的地理限制,进行跨国别、跨地区的研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比较政治学概况

一、比较政治学的概念

1.比较和比较研究

2.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二、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旧比较政治学

2.新比较政治学的产生与鼎盛

3.新比较政治学的分裂

三、比较政治学的成就

第二节 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论问题

一、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意义

二、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三、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技术性问题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发展史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战后比较政治学繁荣的原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

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

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 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

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

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

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 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

一、多元主义/自由一民主主义范式

二、激进主义范式

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

第三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和体系理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国家理论和政治体系理论这两大理论脉络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竞争,以及两大理论脉络中不同学说流派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竞争,构成了有关政治学基本分析单位的认识问题上相当繁复的图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家理论;国家理论的复归与国家理论的新流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

一、国家理论与政体分类法问题

二、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第二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

二、主流体系理论

三、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

第三节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

一、体系理论的困境与国家理论的复兴

二、当代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

三、有关国家问题研究的再续与创新

第四章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政治文化作为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态度和观念的总和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判断,同时又在塑造着政治文化自身。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的一个分析工具一方面有力地凸显了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强了团体认同,文化成为了一条纽带把个体的人连接起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分析功能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

一、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学术渊源与社会背景

二、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分析功能

第二节 公民文化研究及其传统

一、公民文化研究:概念与类型学研究

二、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与"后物质主义"取向的出现

第三节 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权威、革命与政治发展

一、政治文化与权威主义

二、政治文化与革命和政治冲突

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四、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

第四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研究前瞻

一、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基本内涵

二、争论中的政治文化研究

三、走向多元的政治文化研究

第五章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的若干理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自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发展社会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论,即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这三种理论具有不同的知识与时代背景,在不同的时期先后占据了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主导地位。不过在此演变的过程中,前者并未被后者彻底代替,也没有因为后者的出现而最终消失,相反,仍然在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大致说来,它们之间有一种前后承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社会学领域中的发展问题研究

三、历史学领域内的现代化与发展研究

第二节 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化发展

一、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

二、政治发展诸问题研究

三、对于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的批判

第三节 欠发展论与依附论

一、现实的启迪与理论的教益

二、相对于发展的欠发展

三、相对于欠发展的依附性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一政治结构理论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精英主义,多元主义,法团主义,结构主义等对于社会一政治结构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精英主义,多元主义,法团主义,结构主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精英主义

一、精英主义的基本概念

二、精英主义理论的基本命题

三、精英理论的特征

四、有关精英理论的争论

第二节 多元主义

一、多元主义的概念及其学术渊源

二、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作为经验民主理论的多元主义

四、对多元主义的批判与新多元主义的产生

第三节 法团主义

一、法团主义的概念

二、法团主义的政治后果

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关系

第四节 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

一、工具主义

二、结构主义

三、各种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可能联系

第七章 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与新方法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在新理论与新方法上的突破。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

二、经济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历史脉络

二、理性选择运用于政治研究

三、理性选择理论对于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转向的推动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启发

一、从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二、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建树

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中的扩散

第三节 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

一、国际政治学的困境与突破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三、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创生与发展

第八章 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在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民主化转型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刺激

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与震撼

二、民主概念的经验内涵

第二节 民主化转型研究

一、民主化研究的理论进路

二、民主化转型的经验研究

第三节 民主巩固问题研究

一、民主巩固的概念与标志

  1. 回潮与民主巩固

  2. 民主巩固的若干问题

撰稿人:朱梅莹 审核人:王彩云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