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6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课程编码:23A07004 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推荐教材: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1.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美]刘易斯·A·科塞:《社会思想名家》,石人译,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

6.[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beat36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应用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有一个初步且整体的把握。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是使学生了解自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学在西方创立以来直至二十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个脉络和概况。二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能力,三是尝试运用这些理论中合理的、适应我国具体形势的部分,以及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分析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在课下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课后作业。

3. 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相关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下问题: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为什么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包括怎样的理论体系?这门独立的学科应该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架,证明孔德无愧为社会学的创始人)。要求学生了解孔德的生平,掌握他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学说,包括他的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以及他提出的四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孔德的社会学贡献

一、社会学概念的提出

二、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四、评价

第二章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把握的含义,了解的对象和内容,明确学习的意义,掌握并学会运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学贡献

一、社会有机论

二、社会进化论

三、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四、评价

第三章 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掌握迪尔凯姆的生平、著述、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从而理解迪尔凯姆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寻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即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掌握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社会团结类型的思想;理解迪尔凯姆如何身体力行,将实证观点付诸于实践,以《自杀论》为代表,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社会团结。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迪尔凯姆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一、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二、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三、《自杀论》

四、宗教与知识社会学

五、评价

第四章 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滕尼斯的生平、著述、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掌握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区与社会。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滕尼斯的社会学贡献

一、社会学体系

二、社区与社会

三、评价

第五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齐美尔通过对互动形式的研究申明了自己的社会观,即社会是互动的人们的一种综合,它从方法论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对社会学作了有意义的界定,对社会学研究专门化和制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学生了解齐美尔的生平、著述与思想渊源,掌握齐美尔的社会学知识体系以及他的形式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掌握齐美尔在《货币哲学》中阐述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学知识体系;形式社会学。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齐美尔的社会学贡献

一、社会观与社会学知识体系

二、形式社会学

三、货币哲学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四、评价

第六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与思想渊源,掌握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即社会行动的几种类型,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思想,三种合法统治类型;关于科层制的思想和宗教社会学思想,并对韦伯的社会学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社会学;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二、关于社会行动

三、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四、宗教社会学

五、政治社会学

六、评价

第七章 功能主义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结构功能主义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联系古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枢纽。现代美国社会学中许多有影响的学派,都是在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弱点或缺陷所作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帕森斯的理论学说以及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帕森斯的理论主张。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学说

一、帕森斯的理论主张

二、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

三、评价

第八章 社会冲突理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冲突理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掌握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科塞的冲突理论,并对二者思想的异同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米尔斯的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的辨证冲突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冲突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历史背景

二、思想渊源

第二节 社会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米尔斯的冲突理论

二、达伦多夫的辨证冲突论

三、科塞的冲突理论

四、评价

第九章 社会交换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掌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结构交换论、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并对三者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

一、思想来源

二、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一、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二、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三、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四、评价

第十章 符号互动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来源,理解或掌握霍米德及其互动论思想、布鲁默及其互动论思想、戈夫曼及其拟剧理论,并对三者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来源

一、思想来源

二、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一、米德及其互动论思想

二、布鲁默及其互动论思想

三、戈夫曼及其拟剧理论

四、评价

撰稿人:杨洪斌 审核人:张银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