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非营利组织》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6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非营利组织》教学大纲

Non-profitOrganization

课程编号:23A0711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推荐教材:

吴东民,董西明:《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1.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詹姆斯·P•盖拉特:《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了解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充分认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能结合现实来客观认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一方面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基础知识的介绍,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学习,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特色,关注非营利组织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服务社会。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注重对非营利组织基本知识的讲解与分析,介绍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知识。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同时结合丰富的案例,使学生更直接、切实地认识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理布置课下作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概述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课程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了解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自身局限性。本章内容的学习是了解和认识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纠正其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要求学生能正确看待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非营利组织生成发展的基础。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特征

一、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一、国外的分类

二、其他分类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政府失灵

二、市场失灵

三、契约失灵

四、内在动机

五、历史渊源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

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

第五节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

一、非营利组织的非志愿性

二、非营利组织的非独立性

三、非营利组织的狭隘性

四、非营利组织的家长作风

五、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结合第一章概述的知识理解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认识理论本身,打好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民社会理论;市场、政府失灵理论。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

一、公民社会及其特征

二、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

三、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

四、公民社会与善治

第二节 市场失灵/政府理论

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二、政府失灵

第三节 契约理论/志愿失灵理论

一、契约失灵

二、志愿失灵

第四节 供给理论

一、谋利动机

二、精神回报动机

三、纯粹利他主义动机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一、交易成本分析

二、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三、路径依赖和非营利组织制度创新路径分析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国际视野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海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是本书中重要的一章,要求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渊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和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密切关系,掌握美国、欧洲和亚洲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同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渊源

二、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三、当代西方国家的非营利组织

第二节 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二、向基层分权

三、顾客导向

第三节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

二、欧洲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

三、亚洲非营利组织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不同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启示

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微妙

二、制度环境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非营利组织作用的理性权衡

四、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对比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认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背景,了解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掌握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形式: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理解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困境,及与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差距,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问题及对策。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渊源

一、古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二、现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团体的发展

一、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概况

二、社团的基本属性和类型

三、新时期社团发展的必然性

四、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三节 事业单位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概况

二、事业单位改革现状

第四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新兴的力量

一、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概况

二、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特点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作用

第五节 公益基金会及其发展

一、 公益基金会的类型及发展现状

二、 公益基金会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运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掌握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志愿者的招募,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与评估。结合现实和专业特色让学生准确理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能主动从事志愿者,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实际工作的认识,深刻理解非营利组织管理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绩效评估的意义。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结构与决策机制

一、 非营利组织的结构

二、 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机制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资源动员与管理

一、 人力资源的构成与动员机制

二、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三、 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要求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与评估

一、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一般过程

二、非营利组织的评估

第六章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了解志愿者作为非营利组织成员的主要构成者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掌握志愿者的管理构成和管理流程,充分认识对志愿者有效激励的方法和意义,以期更好的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志愿者的激励方法。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志愿者管理概述

一、志愿者、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

二、志愿者的动机

三、志愿者的类型

第二节 NPO志愿者管理系统构成

一、志愿者

二、志愿管理人员

三、志愿工作计划

四、志愿者管理机制

第三节 NPO志愿者管理流程

一、 志愿者的招募

二、 志愿者的选拔与培训

三、 志愿者的日常管理

四、 志愿者的激励

撰稿人:任晓敏 审核人:朱丽敏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