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法》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6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劳动法》教学大纲

Labor Law

课程编码:23A07103 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 56 其中讲课:40 实验或实践:16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推荐教材:

林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

1. 贾俊玲:《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年

2. 王全兴:《劳动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

3. 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劳动法是我国劳动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思维意识,培养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律工具和法律专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把握劳动法的基本理念,掌握劳动法体系结构和重要法律规范;同时运用案例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劳动法实践中常见法律纠,为将来协调劳动关系和,处理劳动争议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堂讲授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劳动监察、劳动争议处理等法律制度,更好地把握现行劳动法的立法要旨;

2.通过案例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劳动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劳动法的课程体系、性质、目的、要求;劳动法的法律属性劳功能与价值、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对劳动法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法的法律属性、功能和价值。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课程体系、性质、目的、要求

第二节 劳动法的法律属性

第三节 劳动法的功能和价值

第四节 劳动法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劳动法的历史沿革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劳动法的渊源、产生;外国劳动法的发展概况、中国劳动法的发展概况、国际劳工立法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外国劳动法历史。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国劳动法的历史

一、外国劳动法的起步阶段

二、外国劳动法的发展阶段

三、外国劳动发的成熟阶段

第二节 中国劳动法的历史

一、旧中国劳动法的历史

二、新中国劳动法的历史

第三节 国际劳动法的历史

一、国际劳工组织立法的历史

二、其他国际劳动立法的历史

第三章 劳动法的基础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劳动权的性质与体系、我国宪法中劳动权的法律效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劳动权

一、劳动权概述

二、劳动权的性质与体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体系和地位

一、劳动法的体系

二、劳动法的地位

第四节 劳动法律渊源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地位;掌握劳动法律渊源、我国劳动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以及劳动法的适用。重点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主体和内容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总论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劳动者

三、劳动者团体

四、用人单位

五、用人单位团体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一、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与特征

二、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三、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章 劳动就业法 建议学时:6(其中讲课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劳动就业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体系、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就业调控、国家的促进就业义务、促进就业政策等;熟知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国家就业调控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就业法的调整对象。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利。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就业法概述

一、劳动就业法的概念与体系

二、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利

三、国家的促进就业义务

第二节 就业调控

一、就业调控概述

二、各种就业政策

第三节 公平就业

一、就业平等权

二、就业歧视的界定与禁止

第四节 就业服务与管理

一、就业服务法

二、就业管理法

第五节 职业教育与培训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概述

二、职业培训权

第六节 就业援助

一、就业援助概述

二、各种就业援助制度

课内实践:案例小组讨论

第六章 劳动合同法 建议学时:10(其中讲课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分类;熟知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条款;把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条件和结果;了解劳务派遣之间的关系,认识非全日制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三、劳动合同的分类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二、劳动合同的形式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

四、劳动合同的效力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概述

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四、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五、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

第五节 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一、劳务派遣

二、非全日制员工

课内实践:小组案例讨论

第七章 集体合同法 建议学时:6(其中讲课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作用、立法沿革、体制、内容、形式和期限等问题; 认识集体合同的作用;熟知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程序。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内容、订立程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我国集体合同的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当劳动行为的规制;集体谈判的结构。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集体合同法概述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和作用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期限

三、集体合同的效力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

一、集体合同订立的主体和原则

二、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一、集体合同的履行

二、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三、集体合同的终止

第八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法 建议学时:4(其中讲课2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工作时间的概念、性质、分类;熟知我国现行的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掌握休息时间的概念和种类;认识我国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具体措施、赔偿问题和例外规定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种类;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不定时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工作时间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和性质

二、工作时间的种类

第二节 休息休假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休息休假的种类

第三节 延长工作时间及其限制

一、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和内容

二、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三、延长工作时间的补偿

课内实践:案例小组讨论

第九章 工资法 建议学时:4(其中讲课2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工资基准的意义;我国工资基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工资的概念、特征、形式与构成;最低工资的概念、特征与适用范围;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依据和程序;最低工资的计算和支付;工资保障的具体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工资的概念及特征;工资的本质;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和工资保障措施;欠薪索赔优先权。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工资法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构成和形式

二、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工资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最低工资制度

一、最低工资制度概述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与监督

第三节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一、工资支付保障的概念

二、工资支付保障措施

三、欠薪支付保障

第十章 劳动保护法 建议学时:6(其中讲课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劳动保护法的概念、特征、立法概况、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掌握安全生产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认识我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劳动保护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保护法概述

一、劳动保护法概述

二、劳动保护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劳动保护法律制度

一、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二、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第三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概述

二、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三、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课内实践:案例小组讨论

第十一章 劳动监察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把握劳动监察的主体、对象和内容、形式、管辖等问题,了解劳动监察主体的职责、职权和义务;正确运用劳动监察的程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劳动监察的基本内容。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监察概述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

二、劳动监察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 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监察的主体和对象

二、劳动监察的内容和形式

三、劳动监察的管辖

四、劳动监察主体的职责、职权和义务

五、劳动监察的程序

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 建议学时:6(其中讲课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熟知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和处理机制,熟悉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与处理程序;认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情况;重点把握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的程序、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个别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集体合同争议处理程序;对劳动争议的界定,特别是对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的鉴别。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和案例小组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种类

二、劳动争议的种类和受案范围

三、劳动争议的原则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

一、劳动争议调解概述

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三、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四、劳动争议调解的效力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概述

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三、劳动争议仲裁管辖

四、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五、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六、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效力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

一、劳动争议诉讼概述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

三、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

四、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五、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

课内实践:案例小组讨论

撰稿人:辛瑞萍 审核人:朱丽敏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