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6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课程编码: 23A03181 学分: 4.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 72 其中讲课:56 实验或实践:16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推荐教材: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彭剑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和主要活动进行系统介绍,既从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总体阐述,如通过介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等方面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认识问题,又从实践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进行介绍。这门课程系统地讲授有关理论和相关实务,为政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通过具有原创性、本土化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如人员测评与选拔、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案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

2.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理论和对实践问题的研析,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其泛化到其他问题中去。

3.在每一章节会结合案例进行课堂自由发言和讨论,并布置1次以上作业。作业雷同或剽窃者扣除平时成绩10分(百分制)。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概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有一定认识;从个人、企业与宏观层面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掌握人力资源的含义、构成、特点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了解人力资源学科的基本问题、研究结构、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位。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导入

第二节 关于人力资源

一、内涵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三、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四、与智力资本的关系

第三节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

一、角色定位与职责分担

二、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

一、基本问题

二、研究结构

三、代表人物

第二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包括组织体系和人性假设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解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相互衔接与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人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的把握;系统的组成要素与作用机制。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系统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一、对组织和工作系统的研究

二、对人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的把握

第二节 系统的组成要素与作用机制

一、组成要素

二、作用机制

第三节 系统模块的整合与运行

第三章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工作分析的前提、基本问题、程序、方法及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规范;了解工作设计的途径及方法;了解工作评价的含义、方法及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工作分析的含义;工作分析的意义;工作分析的方法;职位评价的方法;因素计点法。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工作分析

一、工作分析的前提

二、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平台

三、工作分析的基本问题

四、工作分析的程序

五、工作分析的方法

六、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的写法

第二节 职位评价——工作分析的逻辑结果

一、定义

二、方法

三、职位评价的实施过程

第四章 人力资源规划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及其与组织经营战略的关系,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价值和内容,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操作程序与方法;掌握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内容

三、操作程序

第二节 供需预测与供需平衡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三、供需平衡

第五章 人员招聘与甄选 建议学时:10(理论6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招聘的程序、原则、途径和方法,熟悉人事测评技术及相关选拔技术的使用;掌握招聘管理工作,包括招聘网络的开发与维护、相关文件和工具设计、人才库建设等;通过模拟招聘的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招聘工作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招聘的一般程序;招聘途径;简历;笔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实验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招聘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招聘途径及方法

一、内部招聘(内引)

二、外部招聘(外引)

第三节 人员选拔与人事测评

一、人事测评的含义

二、人员选拔和人事测评技术

第四节 招聘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招聘网络的开发与维护

二、文件和工具的设计

三、笔试与面试题库建设

四、对面试人员的培训

五、人才库建设

课内实验:模拟招聘

第六章 员工培训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培训的重要性,掌握组织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培训方案设计;掌握组织的培训管理流程,理解并掌握柯氏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理解培训成果转化的组织氛围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成人学习的特点;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中的沟通问题;员工培训的评估模型;培训后管理。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培训与培训管理

一、培训目标及使命

二、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

三、培训的分类

第二节 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定位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分析整合过程

第三节 培训实施管理

一、如何选择培训方法

二、如何选择培训教师

三、培训中的沟通问题

第四节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成果转化

一、评估目的

二、评估内容

三、评估模式

第七章 绩效管理 建议学时:14(理论6学时;实验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绩效考核的含义、内容及意义;掌握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了解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方法;通过绩效管理基本流程和绩效面谈的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绩效管理工作及其应注意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及意义;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实验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绩效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绩效

二、绩效管理

三、绩效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设计

一、绩效考核目标

二、考评主体

三、考核周期

第三节 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定性的方法

二、定量的方法

第四节 绩效管理的实施

一、绩效计划

二、绩效辅导

三、绩效评价

四、绩效沟通

五、应注意的问题

课内实验: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绩效面谈。

第八章 薪酬管理 建议学时:10(理论6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薪酬制度和薪酬给付制度的选择;掌握不同类别人员薪酬管理的策略;通过薪酬体系设计的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薪酬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薪酬的影响因素;薪酬制度的设计原则;确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标准;建立薪酬结构。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实验教学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现代薪酬的基本理念

一、报酬与薪酬

二、薪酬的实质

三、影响薪酬的主要因素

四、薪酬制度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薪酬体系的设计

一、基本薪酬构成:

二、辅助薪酬制度

三、员工福利

第三节 不同类别人员的薪酬设计

课内实验:薪酬体系设计

第九章 员工关系管理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理解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及措施;掌握理解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及对策;掌握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了解中国当前劳动关系的趋势及其整合出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及对策;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途径。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问题

二、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

三、国家和工会的相应职责

第二节 内部员工关系管理

一、员工参与管理

二、主动性的员工调配管理

三、纪律管理

四、员工申诉管理

五、沟通管理

第三节 劳动合同管理

一、劳动合同法出台背景

二、新旧劳动法对比

三、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四、劳动者签合同时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劳动争议管理

一、劳动争议的基本问题

二、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

三、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法

撰稿人:刘建花 审核人:朱丽敏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