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国际政治】《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6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教学大纲

The Russian Politics and Diplomacy

课程编码:23A05081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国际政治

推荐教材:李渤等著:《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范建中等著:《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时事出版社,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学过政治学和国际政治概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和政治学基本原理的把握,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政治和外交政策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对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战略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能够对俄罗斯现行的内外政策进行正确判断。

本课程教学任务是从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俄罗斯变迁中的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进行学习和探讨,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一个大国在冷战后的发展变化进行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理解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关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过程。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俄罗斯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本质及特点。

3、所有学生都应按时、认真参加听课和讨论; 所有学生都应交一篇读书笔记和参加最后考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俄罗斯概述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本课程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总括简要了解俄罗斯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识俄罗斯的发展历史。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学习的层次

一、全面了解: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二、深入思考:

三、借鉴指导

第三节 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地理

二、历史

三、俄罗斯的国旗、国徽、国歌

四、俄罗斯的风情

五、俄罗斯的教育

六、俄罗斯的文化

第二章 苏俄的政治与外交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苏联模式的特点,了解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正确认识苏联的解体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苏联政治体制的特点。苏联的解体的原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苏联模式

一、苏联模式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

二、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弊端

三、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

一、斯大林时期

二、赫鲁晓夫时期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

四、戈尔巴乔夫时期

第四节 战后苏联的对外关系

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三、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第五节 苏联的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苏联解体的教训

第三章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进程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基本进程,正确认识新俄罗斯面临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基本历程。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新俄罗斯的起点

一、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三、1922年苏联的建立

四、1941—1945年的伟大卫国战争

五、1991年苏联的剧变与解体

第二节 新俄罗斯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政治领域

二、经济领域

三、外交领域

第三节 新俄罗斯的向往与追求

一、共识

二、分歧

第四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进程

一、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3年底)

二、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6年6、7月)

三、第三阶段(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

四、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

第四章 宪政制度与司法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俄罗斯的宪政制度和司法制度。正确认识“俄罗斯特色”的权力制衡与三权分立。

[教学重点与难点]“俄罗斯特色”的权力制衡与三权分立的特点。俄罗斯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1. 宪政制度的确立

    一、西方“民主政治”基本原则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宪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宪法规定了俄罗斯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宪法明确了俄罗斯的国家地位

    第二节 俄罗斯宪政制度的特点

    一、总统拥有“超级”权力

    二、联邦议会地位降低,职权缩小

    三、司法权力有较大的独立性

    四、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受到严重削弱

    第三节 俄罗斯司法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第四节俄罗斯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体系

    二、司法原则

    第五章 选举制度与选举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的选举制度和各级选举,正确认识俄罗斯总统选举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影响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因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议会选举制度与议会选举

一、议会选举体制的演变

二、俄罗斯联邦的议会选举

第二节总统选举制度与总统选举

一、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

二、俄罗斯总统选举

第三节 地方选举制度与地方选举

一、俄罗斯地方代表机关选举及其选举制度

二、俄罗斯联邦主体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及其选举制度

第六章 政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的政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正确认识俄罗斯的政党格局与党派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期: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至1991年8月苏共瓦解

二、形成期:1991年8月苏共瓦解至1993年12月的议会选举和新宪法生效

三、确立期:1993年12月新的议会选举产生至叶利钦执政年代的结束

四、完善期: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

第二节 俄罗斯政党制度的特点

一、俄罗斯政党在社会基础方面先天不足、后天发展受限

二、俄罗斯政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限

三、俄罗斯多党制带有某种人为推动的成分

第三节 政党政治与公民政治参与

第四节政党格局与党派斗争

一、政党格局的变化

二、俄罗斯的主要党派

第七章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兴衰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全面了解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兴衰历程,正确认识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兴衰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衰弱的原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俄共的建立与地位变迁

一、俄共的建立与它的保守派角色

二、 俄共的被禁与重建

第二节 俄共的复兴之路

一、俄共的复兴时期

二、俄共的极盛时期

三、俄共的势衰时期

第三节 俄共兴衰的原因

一、俄共衰弱的自身原因

二、俄共衰弱的社会原因

第八章 车臣问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认识车臣问题的产生及其对俄罗斯民族关系和政治稳定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车臣危机产生的原因。车臣问题国际化的原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车臣与俄罗斯的历史恩怨

一、1785--1791年,车臣与俄罗斯之间爆发第一次武装冲突

二、 1817—1864年,车臣与俄罗斯之间的第二次对峙是高加索战争

三、1944—1957年,车臣与俄罗斯的第三次敌对

第二节车臣危机的产生

一、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民主化”的社会改革使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加强

二、叶利钦政府对车臣危机的纵容

三、俄罗斯上层的夺权争斗

四、车臣内部的混乱

第三节 车臣的战略地位与车臣问题的国际化倾向

一 、极端宗教势力的渗透

二、围绕里海石油的利益纷争

三、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干预

第四节 第一次车臣战争:无结局的战争

第五节 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得不打的战争

第九章 政治精英与“寡头政治”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政治精英的形成与发展,正确认识寡头政治的影响,了解俄罗斯精英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转型时期俄罗斯精英的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俄罗斯的“精英”及其特点

一、俄罗斯的精英

二、俄罗斯的政治精英的特点

第二节 “精英政治”---政治运行机制

一、政治精英的形成与发展

二、叶利钦时期精英更替的轨迹

第三节 “寡头政治”——金钱与政权

一、寡头的形成

二、寡头影响国家政权

第四节 新一代“政治精英”

一、新一代当政精英的特点

二、普京在任用干部、对待精英和“寡头”方面采取的措施

第十章 俄罗斯的社会民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民主进程的发展,正确认识民主进程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可控的民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民主进程的发展

一、苏联剧变的混乱时期

二、苏联剧变解体后

三、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之间发生激烈对抗时期

四、1993年宪法生效后

五、普京执政时期:“可控的民主”

第二节民主进程中的得与失

一、得:初步确立了民主政治框架

二、失:形式的民主无助于改善生活

第三节 建立“民主、法制、有行为能力的联邦国家”

第十一章 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演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对外战略演变的阶段,正确全面认识俄罗斯各个时期外交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亲西方外交”的特点。普里马科夫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普京对外政策的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亲西方外交”

一、俄罗斯外交的三大“中心任务”

二、第一部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

三、“亲西方外交”的特点

四、与西方的关系中存在危机

第二节“多极化外交”

一、普里马科夫外交思想

二、普里马科夫外交的成功与失败

第三节普京的“务实外交”

一、适当收缩外交战线

二、突出经济外交

三、确保核心利益

第十二章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与西方政治关系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西方对俄政策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西方对俄政策的基本点及策略。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俄罗斯发展与西方关系的背景

一、弱势地位

二、地缘政治理念的差异

三、讨价还价的手段

四、利益一致性

第二节 俄罗斯与西方政治关系发展历程

一、1992--1993年所谓“蜜月期”

二、1994--199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时期

三、1996--1998年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重新界定时期

四、1999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时期

五、“9·11”事件后合作与对抗并存时期

第三节 西方对俄罗斯经济援助

一、“雷声大、雨点小”

二、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三、附加苛刻条件

第四节 西方对俄政策的基本点及策略

一、西方对俄政策有两个基本点

二、西方的策略

第十三章 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战略的主要内容。明确认识独联体对俄罗斯的向心力与离心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影响独联体的因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第二节 俄罗斯与独联体成员国关系的发展

一、1992年分家和政治军事关系初步整合时期

二、1993--1995年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纲领形成时期

三、1996--2003年推进一体化时期

四、2004年后务实合作时期

第三节 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战略

一、近期目标

二、长远目标

第十四章 顺利发展的中俄关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俄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明确认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和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俄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

二、从“友好国家”走向“建设性伙伴关系”

三、从“建设性的伙伴”走向“战略协作伙伴”

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充实和发展

五、继往开来、持续发展

第二节 俄罗斯积极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原因

一、在俄罗斯周边形成“睦邻地带”的需要

二、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

三、在国际上维护独立自主大国地位和利益的需要

第三节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和特点

一、相互尊重和平等

二、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式

三、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四、共同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五、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机制化

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第十五章 苏联经济发展和俄罗斯经济转轨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进程和苏联经济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的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俄国的经济建设与改革

一、列宁时期

二、斯大林时期

三、赫鲁晓夫时期

四、勃列日涅夫时期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

第二节 俄罗斯经济转轨

一、对于经济转轨的分歧

二、激进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

三、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的后果

四、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的教训

撰稿人:李洪涛 审核人:李霞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