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当前位置: beat365 > 人才培养 > 正文

【国际政治】《全球化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来源:beat365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26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全球化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Studies on Global Issues

课程编码:23A0502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国际政治

推荐教材:

李东燕著:《全球治理》,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

1.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张世鹏、殷叙彝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英)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6.(美)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7.(美)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英)赫尔德、(英)罗西瑙:《国将不国》,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9.(美)坎贝尔:《制度变迁与全球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德)贝克:《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政治领域的全球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

11. M. Kaldor. Global Civil Society: an Answer to War. Polity, 2002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全球化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和变量之一,但至今对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全面,通过立足于一种学理的视角,从主权与安全、生存方式、利益、时代主题、国际机制以及观念价值等层面,探寻和揭示全球化时代的意义及其启示,以期深化对全球化的认识与研究,了解当今大国崛起的历史,大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对外关系的特点、大国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全球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将来从事国际问题的研究和从事外事工作及国政教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全球化问题,并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把握和分析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2、了解和掌握20世纪后期兴起的全球化进程和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本质、特征及未来趋势等,使同学们能够拥有全球化、开放性的视野,并能有助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全球化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3、深切关注人类发展,关心全球事务和国家命运(对人类和生命的关怀、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可通过讨论课、学生课后交流情况加以检验)。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绪论:全球化现象及其特征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全球化?如何定义全球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化现象;全球化的内涵与外延;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全球化的界定及相关术语分析

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相关关系分析

一、全球化与世界经济

二、全球化与世界政治

三、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四、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结构

第二章 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支撑性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相互间关系如何?什么力量在推全球化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化的核心要素;全球化的起源及阶段性划分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全球化”理解诸因素一 全球化起始的时间

一、全球化发源的地点

二、全球化的动力和主体

三、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性(globality)和全球主义(globalism)

第二节 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

一、从技术角度看

二、从经济角度看

三、从政治角度看

四、从文化角度看

五、从跨国性国际组织角度看

六、从全球性问题角度看

第三章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全球化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者之者能否达致平衡?反全球化的具体形式,反全球化运动面临的挑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全球化现象及其吁求,反全球化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全球化的悖论

一、一体化与分裂化

二、单一化与多样化

三、集中化与分散化

四、国际化与本土化

第二节 透视“反全球化”现象

一、席卷全球的“反全球化浪潮”

二、“反全球化”运动的原因分析

三、“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

第四章 经济反全球化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经济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何规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经济安全的挑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

一、关于“全球化”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论

二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全球化”范畴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根源

一、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

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构性重组

三、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后福特制转向

四、经济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的产物和表现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成果

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与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本质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在矛盾的发展和危机的深化

三、全球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

第五章 民主国家与全球化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民族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职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履行这些职能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转型,世界主义、全球主义与民族国家的未来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行为体: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国家主权观念受到挑战

一、国家主权机制的减弱

二、国际社会组织化是对民族国家主权的超越

三、全球治理是对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分割

第二节 应对策略: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回应与调适

一、观念更新

二、政策调整

三、制度适应

四、主权维护

第三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

一、国家间安全依存程度加深

二、大国安全互动关系呈现“伙伴化”趋势

三、安全威胁日趋多样化

四、国际关系行为体日趋多元化

第四节 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安全观念的变迁

一、安全主体:由单一 到多元

二、安全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三、安全实现途径:由“零和”到“共赢”

四、主权维护:由绝对主权到相对主权

第六章 全球治理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全球治理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全球治理的核心机制是什么?全球治理与现实国际政治有哪些冲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的形成及共影响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全球治理”的理论透视:伴随全球化的新事物

一、“全球治理”理论的涵义

二、“全球治理”理论的内容

三、“全球治理”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全球治理的实践分析:应对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一、全球治理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二、全球治理的可能性分析

三、全球治理的实践与展望

四、全球治理的困境

第三节 全球治理与中国

一、全球治理对传统国家主权观念的挑战

二、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

第七章 全球公民社会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全球公民社会对民族国家构成了哪些挑战?全球公民社会如何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提升地位?全球公民社会有没发展空间?如何发展全球公民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公民社会的理论模式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全球公民社会兴起:市民社会理论

一、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的产生及主要思想

二、西方学者对全球公民社会基本内涵的界定与争论

三、全球公民社会的主要内涵及其特征

第二节 和平与安全领域中的全球公民社会

一、冷战结束后全球公民社会参与高端政治的政治机会和空间

二、和平与安全领域中全球公民社会的主要活动主体

三、全球公民社会在和平与安全领域的主要活动

第八章 全球化与文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全球中的身份认同与认异,全球化中的文化变革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如何有机协调?

[教学重点与难点]全球中的身份认同与认异,西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侵蚀、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国际文化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

一、文明冲突范式

二、软权力理论

三、国际文化理论

四、建构主义文化理论

第二节 文化自觉与文化交流

一、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的特点

三、文化霸权与文化冲突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融合

一、全球化时代主要大国的文化外交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认同

第九章 全球化与中国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中国应在全球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正在经受怎么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应对及未来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国际战略的概念界定与要素分析

一、国际战略概念的界定

二、国际战略的要素分析

第二节 新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结盟的“一边倒”战略

二、20世纪60年代反美反苏的“两面作战”战略

三、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

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战略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

一、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二、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

三、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

四、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应对及未来

第十章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发展态势探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化视域下“两制关系”的演进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两种制度国家经济交往与竞争剧增

二、政治民主化:两种制度国家政治对话与博弈增多

三、文化多样化:两种制度文明相互融合与冲突共存

第二节 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一、 科技发展高速化:两种制度国家科技成果共享与竞争并行

二、 军事现代化:两种制度国家军事交流与较量增强

三、 全球性问题凸显:两种制度国家合作与纷争加深

撰稿人:朱梅莹 审核人:李霞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