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 学科平台
      • 研究基地
      • 学会研究会
      • 培训中心与基地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校友活动
      • 七十周年校庆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辅修教育
    • 科学研究
      • 论文著作
      • 科研立项
      • 成果获奖
    • 师资力量
      • 社会学系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 行政管理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国际政治系
      • 法学系
    • 党建工作
      • 组织建设
      • 支部生活
      • 党员风采
      • 学习园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政法影音
    • beat365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资助评优
  • 校园文化
  • 志愿服务
  • 就业创业
  • 学生组织
  • 宣传平台
  • 权益平台
当前位置: beat365 > 团学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系列】beat365“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乡村振兴实践队于石埠子镇开展走访活动

来源:beat365 作者:姚智恒 何福龙 发布日期:2020-08-04 访问次数: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2020年8月3日,根据beat365“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乡村振兴实践队队员,十一期青马班学员苏志颖、王小荷、姚智恒深入潍坊安丘石埠子镇进行了前期的走访调查工作,了解当地民风民俗。

石埠子镇农业种植业发达,农业基础良好。该镇位于安丘市南部,是中国樱桃之乡,中国草莓之乡。每年大樱桃、大桃年产量分别达到1000多万公斤,6000多万公斤,还有小米、葡萄、草莓等多种优质农产品,量大质优。当地干部就是利用这样的优势农业条件,开展一些系列乡村赋能工程,推动当地农产品产业化,市场化。

通过走访调查,实践队发现了一些制约当地发展的薄弱条件。农产品销售渠道窄,多以批发价出售,导致了当地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等问题。在脱贫过程中,发现当地群众增收渠道不广,增收后劲不足,特别是64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大多因种种原因失去部分甚至全部劳动力,给持续稳定脱贫造成了巨大压力。村集体力量薄弱,全镇共67个村,其中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就有11个,还有“空壳村”2个,导致了村集体无法为乡村赋能工程贡献力量,增加了镇上的压力,造成一定资源紧张问题。

面对这些优势和劣势,石埠子镇党委书记郝建华在受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互联网+大包干”启发后,创造性提出了乡村赋能工程,受到人民日报,央视的大力报道。实践队员们也将在后续的实践中,吸收各地经验,为促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撰稿:姚智恒 何福龙   编辑:白晓倩   编审:马思源

上一:【暑期三下乡系列】我愿春风化雨,助力教育“脱贫”


下一:【暑期三下乡系列】beat365“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以小见大’个体经济调查小分队”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05001960号 Copyrigh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