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什么材料防火 您知道的关于古人采取的防火措施有哪些

    1、建筑什么材料防火,您知道的关于古人采取的防火措施有哪些?自古中国人就注重防火,易经中第63卦中曾记载: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防火、防...
    建筑什么材料防火
    建筑什么材料防火

    建筑什么材料防火,您知道的关于古人采取的防火措施有哪些?

    自古中国人就注重防火,易经中第63卦中曾记载: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防火、防范于未然的论述。

    《周礼·夏官·司爟》中曾记载: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这意味着,早在周朝,中国就出现的防火消防法。

    东汉史学家苟悦在《中鉴.杂言》中曾说,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火灾有了防范意识,而且也建立了相应的防火法规。把预防放在了第一位,火未烧之前,便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火势烧起,便能及时扑救,最大可能减少火灾损失,控制火情。防患于未然的理论思想非常符合消防实践的客观规律,而如今,这种思想在防灾、防疫等领域同样适用。

    在防范火灾思想指导下,中国古人创造的防火技术在当时是绝对领先的,手段多样,效果也非常突出。总体来讲,从防火建筑结构、防火材料、防火器材这几个方面进行消防。

    防火建筑结构与防火材料

    1、元朝著名农学家王祯提出了“法制长生屋”

    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遗址中的发掘,已经证明了,早在五千多年前,古人已经开始使用防火涂层技术了,在木质表面涂上一层防火涂料进行保护。这是已知最早的防火涂层技术,材质接近硅酸盐水泥,青灰颜色,平整光滑,质地坚硬,厚0.2—0.4厘米。这种涂层防火技术在元代有了很大发展,著名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记载了法制长生屋的设计方法。

    以法制泥土为用,先宜选用壮大木材,缔构既成,椽上铺板,板上敷泥,泥上用法制油灰泥涂饰。待日曝干,坚如瓷石,可以代瓦。瓦屋中内外材木露者,与夫门窗壁堵,通用法制灰泥污漫之。务要匀厚固密,勿有缝隙,可免焚之患。法制油泥灰的配方为:砖屑为末,白善泥、桐油、枯苹炭、石灰、糯米胶。

    法制长生屋的防火方法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用防火涂料来进行阻燃,可以有效避免火灾,正如王祯所说:人火之孽,失之不慎,始于毫发,终于延绵。

    2、北土南砖,俱作御火

    明末清初,毛奇龄在《杭州治火议 》中记载:木中之火,以外热而炎于其里,往往火所未及,而木先出烟,以外火与内火两相逼也,如此烂漫无已时矣。毛奇龄将木结构火势迅速蔓延的原理揭示出来,与现代物理学中,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开始燃烧的原理不谋而合。透过现象看透本质后,毛奇龄提出北土南砖,俱作御火的防火方式。凡造屋者以复砖为垣,单砖为壁,薄砖为荐,一室之中唯栋、梁、椽、杭是木耳,他皆砖也。脱合不戒,则栋间于墙,柱间于壁,梁椽各间于瓦荐。凡大火所向,鹿灰瓦确皆足以抗火,而火不成势,火不成势,则救者可近,则此室之火,不能蒸彼室也。即任其自焚,亦不过数间止耳。

    “北土南砖”最具代表的是明朝宫殿紫禁城。故宫中的房子四周是砖砌墙身,屋顶是多层次的混合构造,上表面琉璃瓦、瓦泥、灰背、掺灰泥背、护板灰,下面是望板和梁椽。整个房间的外墙和屋顶组成了防火隔层,通过砖墙、灰瓦分隔木质构造物,有效的阻止火灾的蔓延。

    3、封火墙

    封火墙在安徽徽州民居中普遍采用,起着阻挡火势蔓延的作用。因其形状像马头,所以也被称为马头墙,有两叠式、三叠式,五叠式。据传说,徽州太守何歆道为了防止火灾对百姓侵害,发明了防火用的马头墙,月余间,就在徽州城内建造了几千道马头墙,通过这种墙将房屋框架分离开,相互独立,还能使房屋的木质结构不外漏,200-300毫米的厚度可以抵抗火势六小时,对于单独房子的火灾,几个小时也足以扑灭了。

    4、古代的消防通道,火巷

    我国古代在城市布局上,就考虑了消防通道的设置,被称为火巷。火巷可以帮助建筑内的人员逃生,还能为救火提供方便。火巷比普通街道要更加宽阔,两边有排水渠,一旦建筑物着火,水渠便能阻断火势。南宋绍兴三年十一月,高宗皇帝下诏,要求安府开辟火巷,被火处每自方五十间,不被火处每自方一百间,各开火巷,约阔三丈。

    防火器材

    1、古代的避雷器,吻兽

    在汉朝,建筑物的屋顶使用鱼尾形状铜片作为装饰,代表预防火灾的吉祥物,叫做吻兽。到了明清时期,屋顶放置以龙头形状咬住正脊的铜片,龙头内部有一根直通地下的金属丝,吻兽被雷击后,雷电便能顺着金属丝导入地下,设计虽然简陋,但与现代的避雷针原理相同。

    2、古代的灭火器

    古代的灭火器多以盛水的物器进行灭火。比如,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或者以八尺杆系散麻二斤,蘸泥浆皆以蹙火的麻搭。或者以马牛皮制作的水袋,猪牛泡盛水的水囊。还有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的唧筒。这些物器虽然结构简单,但灭火效果很好,堪称古代的灭火器。但还有一样更实用的,那就是大水缸。在故宫中曾有大缸308个,材质为铁、铜,每个水缸可储水约3000升,冬季给水缸加热防止结冰,夏季放置在屋檐下,可以接收屋檐上龙嘴里雨水,保持水缸的水是满的,一旦着火,取水非常方便。所以故宫自古就有冬热冰、夏注水的防火传统。

    3、古代的自动喷淋系统

    古代祠堂烟火缭绕,容易失火,古人在房屋的梁上和内壁四周铺设了连通的竹管,竹管上有很多小孔,将竹管一直铺设,引到后山的泉水旁。一旦祠堂着火,便将泉水引入竹管内,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沿管道流入祠堂,从小孔中喷淋而出,达到灭火的目的。族人定期会对竹管进行检查,将损坏的竹管更换,保证喷淋系统的完好。

    综上可知,中国古人灭火的方法和技术非常全面,其中有很多设想,在现今也有借鉴意义,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建筑材料防火规范?

    1.0.5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 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1.0.7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外立面材料防火要求?

    1.住宅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高度大于等于60m小于10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2.其他民用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度大于等于5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帝国网站管理系统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onganzs.com/wenda/a2652.html
    (0)
    上一篇2023年01月28日 16:49
    2023年01月29日 11:17下一篇

    相关信息

    更多相关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