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建筑方式更高效,五年后中国的建筑行业会怎么发展?
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就业层面来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房地产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勘探公司、总承包公司、分包方、分供方以及大量的工人,工作岗位数千万,五年后中国的建筑行业如何发展呢,工人如何应对?
一、从房建向基建和公建转型。
过去20年房建业务大量增长,盖的房子已经足够中国人民居住,现在很多四五线城市房子空置率很高,另外加上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种种政策,可以说房建业务的顶峰已经过去。
最近几年,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现金流出现重大问题,而很多小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只能选择倒闭、破产,可以说现在房地产企业处于大洗牌的阶段。房建业务的萎缩让很多建筑行业的企业如履薄冰,要么转型,要么被历史的潮流淘汰。
国家近些年对基建和公建越来越重视,可以说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此时很多建筑行业企业会把业务中心从房建向公建和基建转移。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三十五期间以房建为主,基建和公建为辅,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最近两年发现房建业务越来越不好干,需要前期大量的垫资,而业主不及时支付工程款,严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因此我们公司目前开始着重去承接公建和基建的业务,逐渐减少房建业务。
二、工人如何应对。
建筑行业整体上还是处于增长阶段,房建业务的减少,基建和公建业务就会增多,总体上的就业岗位不会减少。对于工人而言,主要还是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把自己的技能练到炉火纯青,这样就算就业岗位有所减少,自己也能凭借过硬的技能而不会被裁员。
工地上确实有一些工作不需要很大技能,只需要有力气就行,很多工人就愿意干这样不用技术的工作,其实随着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这样无技术的岗位是会被机械替代的,因此工人还是要要一手技术活,这样不容易被淘汰。
总结:未来的五年,建筑行业的房建业务会有所减少,房建和公建业务会增加,很多主要从事房建业务的公司如果转型失败,有可能会被淘汰。对于工人而言,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自己的工作技能练好,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说到腾讯,我们就不得不说微信。腾讯在过去20年的快速崛起可归因于其旗舰产品微信,该产品被认为是适用于中国一切的应用程序,将Facebook,Whatsapp,Spotify,YouTube,Apple Pay,Uber,Deliveroo等整合在一起。尤其是在2013年,它在微信上进军移动游戏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仅仅三年后,它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收入达到了US $ 24.6亿。
那么,腾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的呢?尽管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但我们是否敢于批评其商业模式,重要的是,它如何在未来的增长平台中进一步获利?
先发优势它的先发优势非常符合大势,2011年微信的推出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重量级人物(Twitter,Facebook,Whatsapp,YouTube和Google)已经在中国被封锁的事实相得益彰。消息传递和社交媒体领域广泛开放。如果这些公司存在,市场将更加分散。
但是尽管它已经占领了中国市场,但它们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游戏行业)中缺乏先发优势。国际化要求他们在不同国家定制其内容,客户获取和市场营销。它没有有机发展,而是选择收购了许多自己经营的受欢迎的游戏公司,这使得从国外市场重新学习变得困难。
有人可能会说,腾讯并不是那么创新,而只是西方数字品牌的模仿者。在下面的创新格局矩阵中,腾讯的业务模型和技术能力均已存在(常规),其可感知的创新来自该技术新市场(中国)中一个平台上所有数字服务的汇总。
数据驱动的敏捷方法腾讯从一开始就以数据为依据的决策具有战略意义,它在IM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支付功能,以跟踪客户的偏好并损害支付宝的垄断地位。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使他们能够通过餐馆,超市和出租车中的电子支付将在线与离线世界联系起来。
他们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其支付基础设施,安全性和交易速度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每秒实现760,000虚拟货币转账。
但是,在使用数据向客户显示相关内容与进行全面广告宣传之间存在一条细微的界限。
通过广告获利时,腾讯将必须谨慎,不要疏远其用户社区。选择沿着赞助内容路线和以事件为中心的交流的品牌,例如2017年推出的戛纳狮子会微信页面,就是有机公关和营销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推广此类广告,微信被视为向用户传达了真正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推送展示广告。
微信战略平台——小程序最后,腾讯的成功源于其作为一站式平台的战略定位,将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整合到一个平台中。其平台上的用户越多,新用户加入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增强网络效果。
腾讯已经在信息,移动商务和朋友圈生态系统中利用了自己的俘虏受众,但不应固步自封。随着阿里巴巴和百度建立竞争性服务,腾讯应该寻求使微信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也许应该打造腾讯音乐并将其整合到游戏体验中,或者将AI功能扩展到无人驾驶汽车以补充其乘车服务。
腾讯是先发优势的典范,已转化为长期成功,成为全球第十大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但是,尽管它能够从基于PC的IM的卑微起点发展为一个互联网集团,但它的增长可能受到限制,并且需要谨慎地利用其平台获利,而以牺牲客户体验为代价。
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趋势成为主流,腾讯还需要在这些领域竞争—将离线与在线世界(O2O)结合起来,以便与更多敏捷创业公司竞争。
什么是抗震建筑?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我国有 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及 7 度以上地区,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79%。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据统计,我国 30 个省份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19 个省份发生过 7 级以上地震,12 个省份发生过 8 级地震。
传统抗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建筑材料,以结构件本身损坏为代价抗震,而减隔震技术则通过隔震装置形成吸能层、耗能装置来耗散、吸收地震能量。对比下来,减隔震技术对于抗震效果最强能极大减少地震危害保护建筑物;且避免了建筑结构中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过度使用,具备较强的经济性。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统计,我国 2014 年-2017 年新建隔震减震建筑中,隔震建筑占比均在 70%以上,全部采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产品,隔震技术为目前国内减震、隔震领域的主流技术,橡胶隔震支座为国内市场主流产品。
2019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务院 2019 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了,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起草修订第 17 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要求全国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特定项目需使用减隔震技术。如果此政策能落地,行业空间有望大幅提升。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网站 www.hanghan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