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违法建筑?
无论是在集体土地征收还是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常常会出现被征收人的房屋被认定为违建而无法获得预期的补偿,甚至一分补偿款都拿不到。那么有些人会无法理解,为什么住了多年的房子成了违建?在此,摩文律师为大家解读一下违章建筑的概念。
严格来讲,法律层面上不存在违章建筑的概念,因为在任何一部法律规定里没有出现过“违章建筑”。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而到底什么是“违章建筑”,该条例的制定机关却没有作出过任何解释。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的出台,“违章建筑”也在新条例中消失,代之的是新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显然新条例将“违法建筑”取代原来的“违章建筑”在立法上要严谨的多。因此,严格来讲,现如今我们应当讨论的是违法建筑而非违章建筑,但在老百姓心中,违章建筑可能要比违法建筑更熟悉。
而对于违法建筑,不论是官方还是律师学者的理解可能大部分都比较片面,他们往往将违反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定的相关内容建设的建筑认定为违法建筑。其中,对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内容在《城市规划法》和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都是有规定的,例如《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条以及《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八条。
然而,实际上,违法建筑的概念要广的多,任何违反法律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都可以划归到违法建筑的概念当中。例如违反《水法》在河道管理区范围内建造的建筑,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交通管理区范围内建造的建筑,以及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在填海区、围海区或者海洋上建造的建筑物等都可以划归到违法建筑的范畴里。而对违法建筑的认定主体、处罚程序等也会因违反的法律的不同而有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并不是认定违法建筑的唯一主体
违章建筑和违法建筑的司法解释?
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区别:1.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区别主要是范围不同。2.违反法律法规不同。
范围不同:
1、违法建筑的范围窄,仅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
2、违章建筑的范围较宽,指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使用了“违法建筑”,显然将违法建筑认定为狭义的违章建筑。
违反法律法规不同:
1、违章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
2、违法建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待。
什么类型的宅基地算是违法建筑?老宅无证算违法建筑吗?怎样认定?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老旧小区,不办理房产证或超面积建房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若房屋被征收拆迁,无证房屋能否获得补偿?无证建筑是否是违章建筑?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由该法律规定可知,无证房是否能够获得补偿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认定为合法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认定为违法建筑的,不给予补偿。
一、什么是违法建筑?
违法建筑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在城市规划区内,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或者是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建筑。违法建筑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形:没有申请或者申请未获得批准,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虽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批准的范围、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擅自将临时建筑建设为永久性的建筑。
二、违法建筑如何认定?
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多依据《城乡规划法》等规定,直接认定无房产证的房屋是违法建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法建筑的认定主体、认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未经产权登记的房屋并非均属违法建筑,也并非所有违法建筑都须拆除。征收范围内的房屋情况复杂,尤其是城中村或旧城区,存在大量因历史原因未依法办理产权登记或依法未办理审批许可手续的建筑,对征收范围内的此类建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三、无证房屋并非违章建筑
现在的房产市场中,有很多没有证的房屋,无证房屋拆迁的时候如果不给予安置补偿肯定是不妥当,但是法律对房屋拆迁补偿的实施对象是房屋权利人。到底无证房屋在拆迁补偿方面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多少以及补偿方式是怎么规定的?
1、无证房屋权利归属
首先要明晰的就是无证房屋的权利性质。如果房屋已经办理权证,那么房屋所有人就由不动产的物权。如果是没有办理权证的房屋,房主没有无权。因为无证房屋没有进行产权登记,物权未设立,只有等到权证办理完毕之后权利人才能取得完整的权利。尽管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期待权的相关权能,但就法理而言权利人对无证房屋的期待权应当具有可转让性、可继承性。
2、无证房屋现状
无证房屋面临拆迁的现象并不少,而房屋的权证何时能办妥遥遥无期,如在权证尚未办毕时,该房屋又面临拆迁时,就容易滋生纠纷。随着经济房价的飞涨,房屋拆迁时,拆迁部门所支付的补偿金往往高于房屋的交易价格。因此,无证房产只能享受有限的保护,产权人应该及时办理房产证明。
将无证建筑认定为违章建筑是拆迁方惯用的伎俩,通过认定为违章建筑进行强拆一方面减少拆迁补偿,另一方面也压缩了时间成本,严重地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利益。无证并非违章,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实中,即使属于违章建筑,也应根据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即《行政处罚法》中的“过罚相当”原则给予合理补偿。至于如何补偿,可以考虑建造的时间、当时的立法状况、当时执法机关是否存在不作为等因素综合制定无证房屋的征收补偿方案。农村居民建造住宅,只要经乡镇政府审核,并经县级政府批准后,就算没有宅基地证,建房证也不能认定为违章建筑。
无证房屋就算被认定为违章建筑也需要补偿。经相关部门调查认定为违法建筑的违法部分不予补偿。对于合法部分,应当给予等价的补偿。本该属于我们的土地和建筑材料我们仍有寻求补偿的权利。
3、无证房可以获得全额补偿的情况
历史存留的房屋。法律上有法不溯及以往原则,这是我国法律制度基本原则之一,也可扩充至行政时效原则。一些建筑形成于70年代,或是更早至五六十年代,在当时很少的手续就可建成,如果用现在法律要求分析可以归为违章建筑,这显然不行,所以,必须结合建筑物形成时法律规定确定合法与非法。
农村的房屋和城市中的农建房。最开始农村建房管理较松,对产权这方面也没有管理到位,因此农村有很多无证房。无证房屋不等于违章建筑,只要是依法建造的房屋,即使没有产权证明,在拆迁的时候依旧可以拿到全额补偿。
4、无证房产拆迁补偿考虑因素
可以考虑建造的时间、当时的立法状况、当时执法机关是否存在不作为等因素综合制定无证房屋的征收补偿方案。
①严重违反城乡规划及土地管理法或明知已经发布征收公告或者即将被征收而恶意抢建的房屋可以不予补偿。但无论被征收人的房屋是否属于违建,对被征收人的土地使用权都应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②房屋建造的时候是合法的,但没有合法产权证明,是由于不可归咎于其自身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且如果被拆迁人在上述房屋内已长期生活居住,应当得到合法补偿安置。
四、无证房屋拆迁补偿
每个地方的拆迁补偿标准是不一样的,政府部门会根据当地的拆迁管理办法进行估算、赔偿。您可以查看拆迁公告的具体规定,也可向当地土地部门咨询。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请行政裁决。